• 養生指南
中醫推拿治療肩周炎:療效解析、適用時機與三大禁忌須知

1. 中醫推拿的作用原理
- 緩解疼痛與僵硬:透過手法按摩放鬆肩部肌肉,改善局部血液循環,減輕發炎和痙攣。
- 鬆解沾黏:針對關節囊或軟組織沾黏,使用特定手法(如搖法、扳法)逐步恢復關節活動度。
- 促進氣血運行:中醫認為肩周炎與「寒濕痹阻」或「氣滯血瘀」有關,推拿可疏通經絡,調和氣血。
2. 推拿的適用情況
- 早期或急性期:以疼痛為主時,輕柔手法可緩解症狀,但需避免過度刺激加重發炎。
- 慢性沾黏期:針對關節活動受限,推拿結合被動拉伸可逐步鬆解沾黏(需由專業醫師操作,避免暴力手法)。
3. 中醫綜合治療的優勢
推拿常與其他中醫療法配合效果更佳:
- 針灸:緩解疼痛,調節局部神經功能。
- 中藥外敷/內服:如活血化瘀、祛風散寒的方劑(如桂枝加葛根湯)。
- 功能鍛鍊:中醫強調「動靜結合」,指導患者進行爬牆、甩肩等復健動作。
4. 注意事項與局限性
- 禁忌情況:若肩部有急性損傷、嚴重骨質疏鬆或腫瘤,推拿可能加重病情。
- 個體差異:部分患者對推拿敏感,效果顯著;但嚴重沾黏或病程較長者需結合西醫治療(如封閉療法、關節腔注射或手術鬆解)。
- 避免暴力操作:不專業的推拿可能導致肌肉或韌帶損傷,加重發炎。
5. 西醫觀點與協同治療
- 藥物干預:非類固醇抗炎藥(NSAIDs)或局部注射類固醇可快速消炎鎮痛。
- 物理治療:超音波、震波等可輔助改善血液循環。
- 復健訓練:循序漸進的功能鍛鍊是恢復關節活動度的關鍵。
中醫推拿可作為肩周炎的重要輔助治療手段,尤其適合慢性期和功能恢復階段,但需注意:
- 由專業中醫師評估後制定個人化方案;
- 嚴重病例需結合中西醫綜合治療;
- 患者需堅持復健鍛鍊,避免復發。
若症狀持續加重或久治不癒,建議及時就醫排除其他肩部疾病(如肩袖損傷、頸椎病等)。